Luthiers

手工提琴,是一種結合製琴師長年累積的經驗與美感而製成的工藝品。
每一位製琴師的提琴,在提琴的共鳴、木材的選擇,以及提琴漆面的處理,
皆成就了每一把手工提琴的獨特性。

1929 年 4 月 2 日,Francesco Bissolotti 出生於義大利克雷莫納的一個小鎮 – Soresina。
Francesco Bissolotti 是近代一個製琴家族的始祖,除了他以外,還包括他四個兒子:Marco Vinicio, Maurizio, Vincenzo和 Tiziano。Francesco 一開始是從事木雕及鑲嵌工藝的工作,後期才開始學習製琴工藝的藝術。在學習製琴的同時,他也學習音樂和小提琴,因興趣使然,使他成為一位傑出的業餘小提琴家。

1957 年進入克雷莫納製琴學校,歷時四年的學習。他的導師是 Pietro Sgarabotto 大師。他與 Sgarabotto 大師維持互相尊重的友誼關係,直至 1990 年這位良師益友辭世為止。在六十年代早期,亦於製琴學校向米蘭籍的製琴大師 Ornati 和 Garimberti 學習提琴修復的課程。在課程中他收穫頗豐,他認為結識這兩位大師是他莫大的幸運。
1962-1972 年間,他師事於 Simone Fernando Sacconi,Simone Fernando Sacconi 是對他影響甚鉅的製琴大師。之後兩位大師共同致力於發展現今的 Stradivarian 藝術館。

Francesco Bissolotti 製作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皆承襲了古典克雷莫納的藝術。他花了一段時間致力於試驗及改變音色共鳴的傳導方式及上漆的技術。Francesco Bissolotti 著作許多本書,其中為說明人們如何開啟小提琴製作過程的導覽書。
Francesco Bissolotti
克雷莫納當代最知名的製琴大師之一
1934 年 7 月 2 日,Gio Batta Morassi 出生於 Arta Terme (Udine)。
Gio Batta Morassi 可視為克雷莫納魯特製琴重新開辦的主要推手,他不僅訓練出許多有名及成功的義大利製琴家和外國製琴家,也一手創立了 A.L.I. (Italian Lute-Makers Association),並鼓舞和參與一系列的文化及商界企業。

他是個弦樂器的專家,且又具備製作弦樂器的本領,因而看過許多來自世界各地高級珍貴的樂器。他曾受邀至最有名的國家製琴競賽 (Cremona – Poznan – Sofia – Budapest – Prague – Baveno – Friburg – Moscova – Mittenwald – Ludvika) 擔任評審,也曾以義大利製琴家的代表身份受邀至國外的討論會和活動,包括日本、美國、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墨西哥、古巴、瑞典、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拉夫、奧地利和南韓。Gio Batta Morassi 曾擔任 Florence 五月節慶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市立劇院及羅馬 St. Cecilia 國家學院的技術專家。

Gio Batta Morassi 所製作的樂器曾在許多國家及世界級最有名的比賽中贏得獎項,總計已贏得 10 面金牌,及無數次的證書及勳章。他的樂器在世界各地著名的交響樂團中,由許多相當知名的音樂家演奏著。

• 1955 年畢業於克雷莫納國際製琴學院,並在 1959 年擔任學院工作室的教師。
• 2006 年時,他在 Poznan 舉辦的國際製琴競賽中,擔任評審委員會的評審長。
Gio Batta Morassi
克雷莫納當代最知名的製琴大師之一
1955 年,Diego Alberto Serrano 出生於 Havana。
1983 年畢業於當地的工程大學。而後他向國家藝術學校(Escuela Nacional de Artes) 的 Evelio Tieles 教授學習小提琴。
1985-1986 年間,他曾是捷克共和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州首府的製琴大師 Vladimir Pilar 的學生。1992 年,他正式從克雷莫納的 Antonio Stradivari 國際製琴學校畢業並取得製琴師資格。他當時師事於 Giorgio Ce 和 Stefano Conia 大師。他也在義大利倫巴底的課程中取得他的製弓師文憑。

1992-1996 年間,他在克雷莫納的 CEE (歐盟) 工作室中製琴。從這段期間開始,他在大師Gio Batta Morassi 的指導下,不斷精進其製琴技術及技巧,他的樂器在不同的市場都受到廣大的歡迎及需求,像是日本、台灣、美國、瑞士、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

他的工作室位於克雷莫納小鎮 Court of Frati (Corte dé Frati) ,歷史中心的入口處。
他製作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技巧,主要根據古典克雷莫納的傳統而製,同時也融入了古典克雷莫納大師們的風格,如 Amati、Guarneri 及 Stradivari 家族。
Diego Alberto Serrano 同時也是義大利製琴學會的創始會員之一。
Diego Alberto Serrano
他的漆料是一種油與松香的合成品 , 帶點溫和的紅褐色。
Leonidas Rafaelian 出生在 Athens。他從七歲開始拉小提琴,並進入音樂學校就讀,受到 Ruben Avetisian 和 Kima Bagdasarian 大師的指導。1968-1970 年間,他與 Yerevan 的 RT 交響樂管絃樂團一起演奏,並且在 Hacop Sandalghian 教授的指導下,取得了 Armenian capital 音樂學院的中提琴文憑。1971 年,他開始和匈牙利的 Miskolc 交響樂管絃樂團演奏。

1991 年,他進入義大利克雷莫納製琴學校並在 Gio Batta Morassi 大師的工作室學習,在這裡工作了達四年之久。1995 年,在 Giorgio Scolari 大師的指導下獲得製琴師的文憑。接著又參加了各種製琴比賽,並獲得有名的獎項。包含 1998 年在莫斯科的國際柴可夫斯基製琴比賽,以及1999 年和 2001 年在義大利 Baveno 的國家製琴比賽獲得銀牌。

Leonidas 與許多音樂家合作過:David Oistrakh、Dimitri Sostakovich、Aram Khatchatourian、July Jankelevich、Leonid Kogan、Jakob Flier、Boris Goldstein、Svjatoslav Richter、Melik Bashaev、Manuk Parikian、Zare Saakiantz。

他為 Mstislav Ròstropovich 先生製作了一把 Storioni 1760 風格的大提琴,他也為 Maxim Vengerov 和 Shlomo Minz 製作了兩把小提琴,分別是 Stradivari Kreutzer 1727 和 Guarneri del Gesù Vieuxtemps 1741 的風格。

在他合作過的這許多音樂家之中,包含有作曲家 Krzysztof Penderecki、偉大的教師 Zakhar Bron、他的學生 Maxim Vengerov 和 Vadim Repin、Volodia Spivakov、Juri Bashmet、Pavel Vernikov、Boris Kuschnir、Julian Rachlin 和 Nikolaj Znaider,以及其他像是:Misha Maisky、Gidon Kremer、David Geringas、Boris Belkin、Dora Swarzberg、Karine Georgian、Gordan Nikolic、Sergej Krylov、Natalia和Alexander Boyarsky、Jakob Gilman…等。

Leonidas Rafaelian 的弦樂器,不論是其外型的協調性、富美學的美感,或是他漆色的透明感、甜美有力的聲音、深刻的音質、細節的注重、雅緻的渦卷形,和兼具迂迴與陽剛的美感,在在都受到廣泛大眾的喜愛。
Leonidas Rafaelian
克雷莫納最知名的製琴師之一
1962年,Massimo Ardoli 出生在克雷莫納。
1978 – 1982年間,他在克雷莫納國際小提琴製作學校學習,當時他在 Gio Batta Morassi 大師的指導下獲得了文憑。 他與藝術大師 Giorgio Scolari 的關係,對他的藝術發展非常重要。Massimo Ardoli 參加了好幾次比賽,皆獲得了很好的排名,尤其是在 1989 年和 1992 年的克雷莫納三年展上。

自 1986 年以來,Massimo Ardoli 一直在克雷莫納的工作室工作,那裡是音樂家以及國內外學校團體的中心。從 1997 年開始,他在克雷莫納國際小提琴音樂學校任教。

每把提琴在離開工作室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因為 Massimo Ardoli 通常會保證 ” 真品證書 ” 的真實性,其中還包括其構造方法和提琴的聲音。
Massimo Ardoli
他用金橙色的清漆來製作古典提琴 , 以及個人的提琴。
1961 年,Riccardo Bergonzi 出生於義大利克雷莫納。
1976 年,他在 Bagnacavallo 榮獲金牌。又於1978 年,他在 Bagnacavallo 榮獲青年製琴獎的冠軍,尤其在琴的上漆部分為最佳榮譽。1979 年,他完成並榮獲克雷莫納國際製琴學校所頒發的證書和金勳獎章,並且被認定當時為最優秀的學生。

1980 年開始,Riccardo Bergonzi 開始對作畫及雕刻深感興趣。在 1987 年時,他的作品被當時著名的藝術展「Homage to Stradivari」所認同,其「Homage to Stradivari」藝術展中,網羅當時許多著名的雕刻家及畫家。他所具備的藝術天份,為他集結許多個人色彩並在製琴領域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1990 年時,榮獲製作大提琴的冠軍並頒贈金牌。1991 年時,在克雷莫納三年舉行一次國際製琴比賽中,Riccardo Bergonzi 的第一把中提琴因此而誕生。Riccardo Bergonzi 在製琴學院中教了 10 年,並在許多的參展和比賽中,榮獲許多大大小小的獎項。

Riccardo Bergonzi 現在仍與許多音樂家合作,依個人需求製不同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貝司,並著重於音色共鳴的特色。他現在所成立的工作室,致力於解決各方提琴音色及共鳴方面所產生的問題。
Riccardo Bergonzi​
他所製作的提琴 , 現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參考據點。
Roberto Collini 自年幼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
1979 年開始到克雷莫納製琴學院學習製琴技術。於1983 年,在 Giorgio Scolari 指導下畢業,受到學校相當大的肯定。當他在學時,便在 Giorgio Scolari 工作室中工作,亦在這裡告別他的學徒時期。

1983 年時,他在克雷莫納開設自己的工作室,之後有許多年他和兩位世界上最知名的製琴家在一起學習:Arnaldo Morano (成為大師的主力學生) 及 Gio Batta Morassi,這兩位大師都富有藝術觀點,且對古典樂器都有相當的瞭解。

許多知名的獨奏家都使用 Roberto Collini 所製作的提琴,包括 Antonello Farulli、Marco Fornaciari、Emanuele Rossi 等諸位大師。1996 年,他受到 Turin 弦樂四重奏樂團的委託製作四重奏樂器。

Roberto Collini 在下列的製琴比賽中獲得許多的獎項:
1984 年,榮獲 Bagnacavallo 青年製琴比賽小提琴金牌。
1985 年,榮獲克雷莫納製琴比賽中提琴第八名。
1987 年,榮獲當代小提琴展覽比賽,音色最佳獎項冠軍。
1988 年,榮獲克雷莫納第五屆製琴比賽的小提琴銀牌和中提琴銀牌,及大提琴第五名。
1988 年,榮獲 Bagnacavallo 第十三屆製琴比賽金牌。
1989 年,榮獲 Baveno 製琴比賽中提琴銅牌。
1990 年,榮獲 Bagnacavallo 第十四屆兩年一度的製琴比賽金牌。
1991 年,榮獲 Baveno 製琴比 賽中提琴銀牌。
1992 年,榮獲 Bagnacavallo 製琴比賽中提琴金牌。
1993 年,榮獲 Mittenwald 國際製琴比賽中提琴銅牌。
1995 年,榮獲 Baveno 製琴比賽中提琴金牌。
1996 年,榮獲新墨西哥 Albuquerque 的第十二屆 Violin Society of America 頒發美聲獎證書。
1997 年,榮獲 Baveno 製琴比賽小提琴和大提琴金牌,以及 Baveno 獎;克雷莫納第八屆三年一度的國際製琴比賽的中提琴第五名。
Roberto Collini
許多知名的獨奏家都使用他所製作的提琴。
1966 年 3 月 13 日,Simeone Morassi 出生於克雷莫納。當他還是孩提時,就開始到父親的工作室,沉浸在充滿藝術氣息的製琴世界,以及學習音樂。1984 年,他自克雷莫納製琴學院畢業並取得製琴師文憑;同年,他以小提琴家的身份通過第五屆 Udine 音樂學校的考試。

Simeone Morassi 參加過許多國際性的製琴比賽,並且在下列的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獎項及金牌:1989 年德國 Mittenwald 國際製琴大賽;1996 年波蘭 Poznan 國際製琴大賽;2000 年匈牙利 Esztergom 國際製琴大賽;2004 年捷克共和國 Nachod 國際製琴大賽。此外,他也曾得過許多特殊獎,像是最佳琴漆獎、最佳工藝獎,以及美聲獎。

Simeone Morassi 也曾受邀至下列比賽中擔任評審:2004 年波蘭 Poznan 製琴比賽、芬蘭 Helsinky 製琴比賽;2005 年捷克共和國 Luby 製琴比賽、墨西哥 Queretaro 製琴比賽;2006 年斯洛伐克共和國 Dolný Kubín 製琴比賽。
Morassi 參加過許多城市的展會,包括東京、首爾、台北、巴黎、法蘭克福、赫爾辛基 (芬蘭首都) 等,提供許多協助與專業的製琴工藝表現。

他限量生產的提琴,最特別之處,在於採用樹齡超過 20 年且經過特別挑選的風乾木頭 (Tonewood) 來製作,如同陶瓷相似的高度透明清漆也具有特徵,隨著時間的流逝,味道會變得更深。他的提琴有著流暢而優雅的形式、豐富而密集的音調。這是代表當今克雷莫納的小提琴。
Simeone Morassi
繼承了 20 世紀大師的精神 , 展望克雷莫納樂器製造的未來。
1946 年 1 月 10 日,Stefano Conia 出生於匈牙利。他在年幼時就開始學小提琴,隨後也跟隨父親的腳步,進入製琴的領域,他的父親畢業於克雷莫納的國際製琴學校。在唸完中學後,他的小提琴學習從匈牙利轉到了義大利,並從 1968 – 1972 年進入克雷莫納的國際製琴學校,向 Sgarabotto 和 Morassi 大師學習。

於1975 年,他以教師的身份回到學校教學,一開始擔任上漆及修復課程教師,之後擔任製琴教師。1998 年自學校退休。

Stefano Conia 的工作室位於克雷莫納的中心,他所製作的樂器受到了偉大古典製琴家的影響,同時也使用多樣化的個人風格。他在製作樂器時,會使用精心挑選過且完全風乾的木料。他的提琴外形及弧形線條都相當具有古典氣息,琴漆亦很亮眼。提琴的每個環節都根據其發聲結構仔細雕琢,務求發揮到最好的音色,且每把樂器都有自己的證書及保證。

Stefano Conia 參加過許多國家及國際性的提琴製作比賽,並榮獲許多獎項,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皆享有美譽。Stefanco Conia 為 ALI (Italian Violinmaker’s Association,義大利製琴家協會) 的創辦成員之一,並擔任克雷莫納國際製琴學院的院長。
Stefano Conia
提琴的每個環節都根據其發聲結構仔細雕琢,務求發揮到最好的音色。
1970 年 2 月 5 日,Trabucchi Stefano 出生於 Sondrio 的一個音樂世家。在他 8 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小提琴;這時便顯現出他對小提琴的喜愛。

由於 Trabucchi Stefano 對提琴相當有熱忱,當他高中學業結束後,就進入義大利克雷莫納製琴學院。四年的學習過程皆由大師 Massimo Negroni 和 Amighetti 指導學習,並在 1988 年以最具潛力的頭術畢業。畢業後於克雷莫納跟隨大師 M. Nolli’s,在其工作室中學習到更精進的製琴技術,以及拓展出本身的天賦。

1989 年,第二屆 Baveno 製琴大賽最後決賽中,以最年輕的姿態羸得 Berta 獎的殊榮。
1992年,贏得 Bagnacavallo “Viola d’more” 特別獎。同年初,他在克雷莫納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從最初開始的規劃和模型,他的作品都是從偉大的 Stradivari 傳統中得到啟發。
1993年,獲得莫斯科 Tchaikowski 獎。
1994年,獲得三年一度的克雷莫納製琴大賽一等獎。

Trabucchi Stefano 的作品承襲了偉大的 Stradivari 製琴風格,呈現了忠於原味的設計以及樣貌。他在選材上也非常注重,如此堅持之下讓他的琴有著相當好的聲音品質。

自 2010 年以來,他擔任 Cremona Confartigianato(義大利工匠聯合會)的製琴師小組負責人,並且是該協會的副主席。
Trabucchi Stefano
承襲偉大的 Stradivari 製琴風格的設計以及樣貌。
1960 年 2 月 23 日,Vittorio Formaggia 出生在音樂世家中。
1974 年,進入義大利克雷莫納製琴學院,在大師 Morassi 和 Scolari 的指導下學製琴,並於 1978 年畢業。

Vittorio Formaggia 參加過許多大大小小國際性或於義大利所舉辦的提琴製作大賽。他於1982 年,榮獲第七屆 Bagnacavallo 青年製琴大賽小提琴第二名。又於 1988 年榮獲第十二屆 Bagnacavallo 製琴大賽大提琴第二名。

Vittorio Formaggia 於 1990 年後就不再比賽,專心致志於提琴的製作與維修,是克雷莫納資深的製琴大師,更有製作巴洛克時期的提琴。
Vittorio Formaggia
參加過許多大大小小國際性及於義大利所舉辦的提琴製作大賽。

找貝斯

403032 台中市西區樂群街362號

營業時間

平日 10:00-19:00

週六 12:00-17:00

週日 採預約制

聯絡資訊

電話 04 2371 1005

傳真 04 2371 1077

專線 0938 905 999

信箱 bassmusic.362@gmail.com